據報道,隨著汽車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重心向電動汽車傾斜,不少汽車制造商明顯對電動汽車時代準備不足,德媒評論電動汽車生產為地獄。
英見管理咨詢公司(Ingenics)首席執(zhí)行官OliverHerkommer分析,汽車公司引入多款電動汽車后的最大問題是缺乏相關專業(yè)人員。他說:車企缺乏專業(yè)人才來應對電動汽車的挑戰(zhàn),如電動汽車電池、管控軟件、電力電子配件等。他認為重要原因在于車企投資預算下降,無法培訓更多專業(yè)人才。
德國《汽車周刊》列舉了眾多電動汽車企生產問題。
奧迪寄予眾望的e-tron在去年秋季上市,新車型迅速遭遇了鋰離子電池生產困境。e-tron電池供應商LGChem無法滿足奧迪不斷增長的訂單,奧迪不得不減產,隨后還因為電力電池不密封而召回了部分e-tron。
捷豹路虎全球CEO施韋德(RalfSpeth)在接受《汽車周刊》采訪時表示:我們在電動汽車上面對的問題不是能生產多少汽車,而是能采購多少動力鋰電池。
據知情人士透露戴姆勒也同樣面對電動汽車電池供不應求。奔馳EQC電動汽車的產量明顯低于其他類似車型,原因在于電池跟不上需求,EQC不得不減產。戴姆勒CEO康林松(OlaK?llenius)在被詢問時表示:EQC的需求的確太高,《汽車周刊》評論這可理解為康林松承認電動汽車電池供不應求。戴姆勒貨車部門主管MarcusBreitschwerdt更直白的表達了對供應商供貨不足的不滿:打破和現有供應商的保證,尋找其他供應商合作,對我來說完全沒有問題。